天龍吊橋、天龍古道
有著鮮紅色壯麗色彩的「天龍吊橋」,全長101.8公尺,寬度約1.2公尺,橋高谷深,從橋面到溪底約80公尺,橫跨於霧鹿峽谷之上。有如一道彩虹景緻壯觀又像一座鵲橋,又有「情人鵲橋」之稱,南橫天龍吊橋為日據昭和3年間(1928年)興建,是早期從霧鹿通往利稻之間的橋樑,行走在橋面俯瞰霧鹿峽谷景觀,非常雄偉壯闊。吊橋的另一端的岩壁上留有兩塊石板,一為“天龍橋”字樣,一為當年建造此橋工程人員11人和外警手(警察人員之稱呼)30人共41人,當時日本人橫越此橋時喜歡在橋中央,朝峽谷上游拋擲紙飛機,藉此白天吹谷風上升氣流,可飛翔高達300公尺以上,現在拋擲被視為「亂丟垃圾」已被明文禁止。
『天龍橋』的命名,可能並非原住民文化,因為台灣原住民似乎無「龍」文化,可能日本人接收中國文化亦傳承「龍」意像,而據說由當時關山警視支視聽長:富永藤平所取名而延用至今。而走過南橫天龍吊橋後即是日據時期,日人為了理蕃政策,沿著布農族的小道而修築的「關山越嶺警備古道」的一段,從海拔721公尺在短短1089公尺的道路,一路呈鋸山形的棧道上升至海拔958公尺(落差約237公尺,有707個階梯)與台20線(177.8公里)處相接。
在這裡傳說著一個日據時代的真人愛情故事。從日本接著新婚的太太要到任所任職的警官,小心翼翼地照拂著不習慣的新娘而到了這山坡,在都市長大的她,看到了這斷崖而心驚肉跳,遂說:「要越過這令人恐怖的地方,再進入更深更寂寞的地方是無法忍受的、請讓我從此處回去」就站著不動。然而丈夫乃是能操縱兇猛蕃人之健將,就連哄帶騙地把她帶過去。這就成為話題,雖曾被稱為「離緣坡」。但是這位夫人不到一年後生了一個可愛的寶寶,而且已完全習慣蕃地生活,看到她在第二次下山時,穿上了木屐,背負著小寶寶,口中還哼著︰「穿過了山坡,晴空萬里,無比快樂.」。在此我們又見證了愛情的力量真偉大!
隨著古道而上沿途豎立仿竹型欄杆,步道大多水泥路面,步道兩側野生植物林立,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青剛櫟、台灣櫸木、無患子、山肉桂、九芎、台東白匏子、江某、山豬肉、賊仔樹.等,以一棵千年的天龍二葉松最具代表性,也因此常吸引很多國內外的鳥類學家及植物學家們長期在這裡做觀察研究。
留言列表